联盟广告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农药

农残新国标让 “菜篮子”拎得更放心

发布时间:2013-01-16 | 来源:科技日报 | 责编:

  文·本报记者 刘垠

  近日,农业部与卫生部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将于3月1日实行的这一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了322种农药在10大类农产品和食品中的2293个残留限量,基本涵盖了我国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农产品。

  农药残留新国标的出台,能否让人们的“菜篮子”拎得更放心、更安全?原有基础上增加的1400多个农残限量标准,对老百姓来说意义几何?且看业界专家怎么说。

  标准整合 数字之间显突破

  “新国标的出台是必然的,其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有明显提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重庆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丁伟说,标准的整合不仅有利于规范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而且让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有了法定的依据。

  不少业界专家也认为,新国标不论在标准数量还是覆盖率上,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突破。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看来,农业部和卫生部一起协调并出台新国标,“这是一大进步”,将来检查、执法、生产、销售有了一个很好的科学依据。

  此前,农药残留限量要么没有标准、要么多重标准并存是不争的事实。由于这些标准涉及卫生部、农业部、质监安监等多部门,导致很多农残标准之间处于交叉、重复甚至矛盾的状况。

  比如,农药百菌清在花生中的限量,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中都重复规定为0.05毫克/公斤;而百菌清在小麦中的限量,国家标准规定为0.1毫克/公斤,农业行业标准则规定为0.05毫克/公斤。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如果某企业的小麦产品检测出的百菌清残留量处于0.05毫克—0.1毫克/公斤,该小麦是否属于农残超标就是一个无解的谜题。

  “实际检测食品农药残留时,如果遇到不同标准的情况,在以国标为依据的前提下,选取最严格的限量标准进行检测。”丁伟说,新标准出台后,检测人员心里有数了,而且这2293项限量标准还首次推荐了配套的检测方法。

  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为何同一种农药在不同的农产品中限量不同?丁伟告诉记者,农产品中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等于每千克体重每日允许摄入的农药量(ADI)乘人体标准体重后除以摄入系数,摄入系数表示人类个体对所涉及的农产品的每日消费量。由于饮食习惯不同导致摄入系数各异,因此农药残留限量也随之变化。

  值得关注的是,在制定农药残留标准时,以最大可能的风险为基础,执行最严格的安全要求。在此基础上,还要增加至少100倍的安全系数。举例来说,如果食品中某农药残留量为50毫克/千克时,可能会出现安全风险,那么标准就将该农药残留量定为0.5毫克/千克。

  蔬果生鲜 安全间隔很重要

  据悉,此次出台的2293个农药残留限量,是根据我国农药残留田间试验数据、农产品中农药残留例行监测数据和居民膳食消费结构情况,在对接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和开展风险评估基础上制订的。同时,广泛征求了社会公众和相关行业部门的意见,并接受了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对标准科学性的评议。

  其中,蔬菜、水果、茶叶等鲜食农产品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数量最多,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其中蔬菜中农药残留限量915个、水果中664个、茶叶中25个、食用菌中17个。

  相比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等粮食作物,一些连续采收的鲜食蔬菜和水果,农药残留风险可能相对较大一些。因此国家对蔬菜和水果使用的农药管理更为严格,除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外,对允许使用的农药严格规定使用技术和安全间隔期。

  安全间隔期是指从最后一次施药至收获、消耗作物前的时期,即自喷药后到残留量降到最大允许残留量的所需时间。各种药剂因降解、流失的速度不同,以及作物的生长趋势和季节等不同,具有不同的安全间隔期。

  “决定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与否,关键是其最后一次接触农药到进入消费市场之间的时间,是否达到安全间隔期。”丁伟坦言,在农民科学规范使用农药的前提下,常见蔬菜水果的安全隔离期为7天—15天。

  “蔬果中的农药残留未必是最多的,却备受人们关注,因为各国营养学家都推荐居民尽量多食用蔬果,特别是蔬菜摄入量要大一些,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都十分重要。国家标准对蔬果中农药残留限量规定的多一点、细一些,也就不难理解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澄清说,安全隔离期的规定是要求生产者在果蔬上市之前一段时间内不打药,而不是要求居民购买蔬菜之后等7天—15天再食用。蔬果等食品不要因为害怕农药残留而长期放置,应当新鲜食用。因为农药分解的同时,有益健康的营养素和保健成分也会降解。事实上,这些成分能够增强人体的解毒能力,从综合效果上来说,可预防食品中多种有害物质的危害。此外,如果担心农药残留还可以选择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

  专家表示,几乎所有农产品都可能有农药残留,各国对农药残留进行严格的管理,符合农药残留标准的农产品是安全的。公众一方面要增强安全意识,但也不必谈“药”色变。

  关口前移 源头控制是王道

  采访中,不少专家对新国标的出台持看好态度。与此同时,业界专家不约而同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食品农药最大残留量标准是食品安全保障末端把关,国家还应将标准前移,制定更多科学种植、科学养殖技术的标准和规范,在农业种植、养殖业的生产过程中科学规范地使用农用化学品。

  “农药残留必须要从源头治理,关键还在于农民合理规范使用农药。其中,法律、监管、培训、科学普及必须要跟进。”丁伟直言,“农作物生病使用农药,如同人体生病需要医药一般。目前化学农药依然是必需品,唯有尽可能减少使用。”

  董金狮颇为认同丁伟的观点。“标准要落在实处,不仅要多部门联动监管,更要加强新国标的宣传普及力度。对于违法生产的企业作何处罚?谁来执法,谁来检测?这依然是问题。”

  在范志红看来,减少农药残留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比如,开发低毒对环境影响小的生物农药;改变生活习惯,减少农产品的浪费;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督促其科学规范使用农药,更新栽培和养殖方法……

  “通过农作物健康栽培技术体系的构建,增强农作物的抵抗力,作物少生病,虫害早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自然会减少。”丁伟说,土壤修复、营养平衡,翻耕后消除土壤中的细菌等,这些貌似细微的琐事却与植物的健康密切相关。

  丁伟还呼吁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并真正重视病虫害的预防工作:“要让生产者明白,不要等虫子大了再用药,未雨绸缪终比亡羊补牢要好。”

2005–2013 中国农业品牌网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www.中国名牌农产品.cn
客服电话:010-51669640 地址: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3号
QQ在线沟通:加zgnypp@qq.com或1817603169为好友
京ICP备100538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