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广告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一村一品

发挥统战优势 助推农村新社会组织建设

发布时间:2013-05-28 | 来源:婺城新闻网 | 责编:

  统一战线历来是围绕党委和政府工作重心开展工作,针对农村新社会组织日益壮大的实际,适度转移工作重心,将农村新社会组织作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着力点,是统一战线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变化的必然之举。

  农村新社会组织的发展,无论是对其自身还是对其他农民而言,在培育新型农民(农业)企业家,振兴乡镇主导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等方面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农村新社会组织以培育新型农民激发农民创业创新。农民现代化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农业、农村转型发展,核心是农民主体的转型发 展。农村新社会组织能够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推动农民创业创新,进而实现“三农问题”根本性转变。2.农村新社会组织以构建现代化 农业产业体系助推农民创业创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集食品保障、原料供给、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产业功能于一体,是多层次、 复合型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这一体系由多功能的农业产业体系、系统化的农业支撑服务体系和积极的农业政策支持三大子系统构成,具有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农业 生产合理组织、产业功能调整完善、灵活市场变化等特征。为此,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核心,就是要形成一个空间紧邻、机构密集、功能互补、产量可观和竞争 性强的区域性农业产业集群或区域性农业产业集群。

  3.农村新社会组织以帮助农民创富增收促进农民创业创新。农民创富增收,既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农民创业创新的要旨所在。婺城区农村新 社会组织兴起与发展,主要通过五种途径,一是创办生产(服务)性民办非企业单位直接创富,不少研究所的年收入都在几十万元以上;二是通过雇佣帮助农民创富 增收,每人每年收入可达到二万元以上;三是通过统一经营帮助农民创业创富,通过各种协会统一品牌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四是通过兴盛产业带动农民创富增 收,如蒋堂木材加工行业协会带动了就业,运输业、餐饮业、房屋出租等大大提高村民收入。

  农村新社会组织出现,对于巩固统一战线基础,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延长统战工作手臂,扩大统一战线工作网络,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统一战线具有人 才、政治、经验、职能、资源、品牌等优势,能够帮助农村新社会组织改善和解决发展不足、影响不大、管理经验缺乏、社会动员能力和社会资源有限、社会诚信度 不高等方面的问题,有力助推农村新社会组织加快发展。

  1.加强农村新社会组织的管理。农民创业创新成功,容易引起群体性的仿效,经常引发农业生产经营“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短期剧烈波动现象。有 效促进农村新社会组织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作用,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经营行为;引导农村新社会组织合法经营、诚信经营,借鉴农民专业合 作社发展成功的基本经验,扩大农村新社会组织规模,增加农村新社会组织份量,解决农村新社会组织分布不均衡等问题。积极组织农村新社会开展正常活动,开展 相关业务、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农村新社会组织的机构活力,鼓励、支持农村新社会组织做强做大。

  2.强化政府扶持与服务农村新社会组织发展的途径。农业发展水平、农民经营水平受认知能力的制约,农村新社会组织尤其是生产(服务)性农村新社 会组织,对政策变动与政府支持高度敏感。目前,不少地方均在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创新给予专项的引导资金,还通过设立社会组织发展中心或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方 式,助推农村新社会组织发展。为此,要积极争取财政设立农民专业经济协会组织专项引导资金,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服务项农业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和项目开 发的方式给予新成立专业经济协会的资金支持;二要积极利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将农村社会组织有机纳入重点培育和扶持的范围;三要采用行业协会评估 和专业合作社星级评定的办法,推行农村新社会组织的评估工作,并将评估结果与资金扶持、项目申报、评优评比等工作挂钩;四要鼓励有技术开发能力的特色种植 大户创办“研究所”、“开发中心”等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支持组建“农村民办研究所联合会”,加强农村民办非企业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实现资源整合与 以优带弱;五是加强农村新社会组织负责人和秘书长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经济管理能力。

  3.整合统战资源,助推农村新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参与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新农村建设“经济顾问”,推动“光彩事业”项目对接,履行社会责任;积极组织民主党派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提高参政议政水 平,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建言献策;积极引导吸纳农村新社会组织中的社会新阶层人士加入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利用“同心·知联服务基地”平台,发挥各类服务 团的作用,进入社会(农村)开展服务,助推农村新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2005–2013 中国农业品牌网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www.中国名牌农产品.cn
客服电话:010-51669640 地址: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3号
QQ在线沟通:加zgnypp@qq.com或1817603169为好友
京ICP备100538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