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广告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一村一品

白沙探索乡村百姓共同富裕之路 打造美丽乡村

发布时间:2013-07-22 | 来源:南海网 | 责编:

  7月19日清晨,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乡云雾漫散,葱翠的鹦哥岭从惺松中一睁眼,就感受到来客的兴致。

  数辆大巴车和几十辆小轿车、越野车相继驶入元门乡的罗帅和那吉等村落,车里人要来此看看白沙的美丽乡村。

  “抱歉,抱歉,只能给您们三栋农家别墅了,另外在主楼再给您安排几间房。”位于罗帅村的天涯驿站罗帅雨林酒店大堂接待小姐,不停地给来自儋州市人民医院的5个家庭组成的自驾车团队解释。驿站60多间客房,逢周末必住满。

  同样客人饱和的还有那吉村。村里的跑马场,一上午接待300多位客人。

  美丽乡村,在来客眼中,是一种景观;在白沙人眼里,是一种事业。这个事业,是一种新型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是一种改变乡村人生存状况、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模式。

  催生新型产业和开发模式

  打造美丽乡村,白沙的这个事业经历了思考、尝试、确立三个阶段。

  白沙,一个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县,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定贫困县,一个80%人口生活在乡间的大农村。

  生态保护核心区,经济结构单一,居住条件极差,少数民族同胞谋发展诉求强烈,这几个因素叠加,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良好生态和高端乡村旅游产品的高要求大背景下,白沙的发展思路让人颇费脑筋。

  天涯驿站的策划恰好这时走进白沙人视线。“乡村旅游和民房改造结合也许能行”,在县委书记严正提议下,白沙县委、县政府做了一个大胆尝试。

  2010年5月,白沙与以主营乡村田园森林生态度假游的海南天涯驿站旅游项目开发有限公司签署《乡村驿站建设暨村民住房改造合作开发框架协议书》,并与元门乡30个村庄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2010年8月25日,元门乡的罗帅村铲起了整村民房改造第一锹土。这一锹,铲出了一个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模式……

  土地使用模式:罗帅村25亩原使用宅基地,在政府指导下进行重新规划,规划后的宅基地仅占用约12亩,整理出13亩村庄建设用地,其中10亩用 于企业建设汽车旅馆和休闲生态酒店,另3亩用于建设约100个生态停车位,企业的生态果园等其他设施用地,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均向农民租赁。

  这一土地使用模式,让农户不搬迁、不丧失一寸土地。

  资金筹集模式:按照政府+企业+银行+农户的模式进行整村房屋改造。政府无偿为每户提供约2万元材料,企业无偿为每户提供5万元资金,银行为每户提供5万元林权抵押贷款,村民自筹约3万元现金。

  这一资金模式让农户花3万元就能住上联排别墅。

  产业经营模式:整村改造及驿站建成以后,企业通过提供汽车旅馆、房车驿站、订单度假等方式保证自身收益,同时带动农户参与乡村旅游。

  这一产业经营模式实施以来,罗帅村农户原有橡胶业收入不减少,仅靠旅游业,人均年增加收入2600多元。

  改造后至今,罗帅村已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这让白沙执政者确立了“美丽乡村计划”的完整设想。

  2011年11月,白沙提出全面建设美丽乡村计划,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让白沙一半以上的农村得到高水平改造,并形成具有白沙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乡村生态旅游百里长廊”。

  打造美丽乡村大规模启动,模式不断丰富,“政府+企业+农户+银行”、“政府+农户+银行”、农户土地入股分红、省直机关部门帮建、村改社区模 式等等,用这些模式,白沙在2012年底完成了40个村庄的主体工程建设,约1400户6000多名农民住进宽敞舒适的楼房;2013年,白沙将建成高标 准、高要求的美丽乡村31个。

  尊重自然生态和农户意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乡村必须绿水青山。白沙在全面实施美丽乡村计划时,明确了这样一个理念。

  还在罗帅村试验改造动工前,严正就给参与企业提出“充分尊重当地自然生态,充分尊重当地老百姓意愿”的两“尊重”原则。

  罗帅村的开发符合白沙的发展理念,没砍一棵大树,没占一亩农田。不仅如此,罗帅村还在改造重建中,引导农民在沟边、路边种植竹子,在房前屋后种植槟榔、花梨、沉香等经济树种和本土珍贵树种。现今的罗帅,村庄更绿更美了,林业结构由过去单一橡胶变成品种多样。

  与罗帅村相仿,邦溪镇付俄村整村改造后,同样树多了,花草多了,村庄更美了。

  而与罗帅村不同的是,付俄村在建立村庄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时,购买了社会服务,由邦溪镇政府出资,公开招标雇佣保洁企业,每天到村里收集生活垃圾,转运到垃圾填埋场处理。

  卫生条件改善是白沙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头之一,通过建设美丽乡村,白沙欲建起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已改造的村庄均建有公共垃圾采集池和污水处理池。这种做法让白沙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垃圾、污水等得到有效治理,农村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探索传统遗存和文化保留

  白沙在打造美丽乡村时给自己设立了一个超高标准,不仅目之所及要美,细品细看更要有味道。

  味道从哪来?传统黎族苗族文化、乡村生产生活就是味道。

  白沙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2006年即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入选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沙有被命名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人,命名县级项目传承人50人。

  2011年6月,白沙公布实行《白沙黎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与建设美丽乡村同步,白沙在县内学校开设黎锦技艺教学基地2个;建起黎锦原料种植基地115亩,种植有苎麻、黄姜、蓝靛、海岛棉等原材料;建起县级传习馆1个,陈列馆1个,传习所2个。

  把传统文化植入美丽乡村,让黎族苗族风情与美丽乡村一同开花结果。

  白沙在设计不同村落时用不同的文化元素来展示。付俄村联排别墅建成后,点缀绘上黎族传统文化标识图案;老周山村的民居,在外型设计时就直接吸纳 原始黎族民居精华,注入了船形屋元素。白沙今年还将建设3个至5个黎锦传承村;筹建罗帅酿酒技艺传习所;南开乡南开村双面绣传习所、元门乡向民村双面绣传 习所计划7月底建成;青松乡南针村黎族片陶技艺传习所,计划今年12月底建成。

  白沙传统文化与美丽乡村在融合过程中,让黎族苗族村民更加认识到传承的重要性,增强了他们的使命感。2012年起,村民们自发建起农民乐队、农民舞蹈队,服务游客,愉悦自己。目前白沙已组有2支农民乐队,5个乡村舞蹈队。

  “农村安则社会安,农民富则社会富。”严正说,白沙希望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出一条农村走向共同富裕的新路径。(本报牙叉7月21日电)

  短评

  贫困山区发展的有益探索

  白沙根据当地农村的特点和优势,以建设新型的乡村生态旅游业为抓手打造美丽乡村,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为贫困山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他们的经验值得吸取,他们的探索值得肯定。

  贫穷落后,缺乏资金,缺乏项目,生态脆弱,保护与发展难以两全,是经济落后农村的普遍特征。多年来,各级政府为山区农村发展想了很多办法,但大 多成效不显著。在此背景下,白沙借鉴最新的发展理念,引入新的发展模式,以建设最新的旅游业态为抓手,尝试破解这一发展难题,体现了创新的勇气和担当。他 们的做法,能给我们以启迪。比如,引入公司与农民合作,共建乡村生态旅游业;比如,发展中尊重农民意愿,不破坏自然生态;比如,借发展之机来保护当地的特 色文化等等。

  白沙的探索告诉我们,只要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农村,充分了解民情,充分吸纳民智、民意,就会找到破解山区发展的金钥匙。

2005–2013 中国农业品牌网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www.中国名牌农产品.cn
客服电话:010-51669640 地址: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3号
QQ在线沟通:加zgnypp@qq.com或1817603169为好友
京ICP备100538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