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7月28日10版报道 这两天,安徽宣城市长河村村民陈红兵可算踏实了。家里的50多亩早稻全部成熟,正愁缺人手收割,周边农机合作社组织的抢收服务队就来到了他家田头。
7月以来,宣城市28万亩早稻陆续成熟,全市9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调集了2000多台大型收割机,组成180支机收服务小分队分赴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抢收。“从收割到拖运一条龙服务,不到2天时间全部完成,有了农机合作社帮忙,再不用为地多找不到人播种和收割犯愁了。”陈红兵笑着告诉记者。
近年来,面对耕地大规模流转、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的局面,安徽省通过大力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让种地不再是难事。“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是解决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快速推进条件下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的关键途径,而农机专业合作社正是农机化发展的主导力量。”安徽省农委主任张华建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近年来,安徽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上下足了功夫:对合作社进行分类指导,在补贴上优先,在资金上支持,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机经营服务主体,推进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大投入换来了快速发展。截至6月底,安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6943个,人员6.97万人,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2112个,成员4.13万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减少了重复投入和物化成本,让规模种地变得轻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