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广告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农机农具

农机人的“强国梦”:把中国变成农机制造强国

发布时间:2013-08-02 | 来源:农民日报 | 责编:

“中国现已成为世界农机使用第一大国,农机装备制造第二大国。但中国何时能由农机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由技术、设备引进变成技术、设备输出,这是自1956年就建院的中国农机院几代农机人的梦想。”前不久,记者来到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专访李树君院长时他如是说。

  李树君院长在接受记者采访(刘昊 图)

  “中国现已成为世界农机使用第一大国,农机装备制造第二大国。但中国何时能由农机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由技术、设备引进变成技术、设备输出,这是自1956年就建院的中国农机院几代农机人的梦想。”前不久,记者来到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专访李树君院长时他如是说。

  截至2012年底,中国农机工业总产值为3382亿元,连续8年年平均增长超20%。作为中国农机院的掌门人,大学毕业就一直从事农机行业的资深农机人,李树君并没有对此感到特别兴奋,他一直在盯着中国农机行业与欧美等国家同行之间的差距,这差距让李树君不得不始终处于一种危机感、紧迫感之中。

  李树君说,中国的农业机械化还是起步阶段,只是用机器代替了人畜的田间劳动,谈不上实现了高水平的机械化,中国的农业装备技术和制造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李树君就农业机械化对现代农业、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和农机院的技术创新能力等问题给予了详答。

  “小王庄模式”:农机工业成为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占地1700亩的小王庄北京农机试验站是一个集种植、养殖、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生物质能源利用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基地,实现了生产、生态、生活的有机循环和现代科技与生态农业的有机结合,构建形成了涵括种植机械化、养殖福利化、食品有机化的“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系统现代农业产业链,成为了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的“小王庄模式”。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但“小王庄模式”实现了循环,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生态链条方式。“小王庄模式”不仅对全国各地发展现代农业有一个示范作用,非洲一些国家如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等也引进了小王庄这套运作系统和农业装备。

  记者在采访时观看了介绍美国农业的一个短片,片子展现了美国农场的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其中有一个场景介绍说现代农业首先是精准农业,一台带有电脑的具有综合功能的播种机和拖拉机在播种前先做测土配方,将测定的氮磷钾数据输入电脑,往年所有测定数据都记载在电脑里,然后机器根据数据变量播种、变向施肥。

  中国的精准农业刚刚开始,中国农机院组织专家对这种技术进行科研攻关,现已开始进入起步阶段。

  加快发展城乡一体化,农业机械化成为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农业机械在大规模连片的土地上能更好地发挥出作用,为此国家鼓励土地向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股份制合作社流转,这可以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

  李树君认为城镇化应该是农业现代化的延伸,即围绕农业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形成一个系统化的产业体系。首先,农业要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这样才能产生效益。其次,要发展农产品加工、养殖、储藏、保鲜、物流等业,让农民就地就业。只有靠这些产业做支撑,城镇化才能健康有序发展。

  现代农业不仅仅是指拖拉机和收割机,这只代表了田间作业机械,农产品和食品加工设备也是农业装备的延伸。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加工装备制造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晚、发展较慢。进入21世纪,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业进入产品结构调整期,研发能力不断提高,部分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城镇化要有产业作支撑,可以说农产品加工设备的快速发展,为提高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农机院承载引领中国农业装备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之重任

  中国农机行业综合水平与欧美等国家同行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下面一组数据通过比较也许能说明问题:

  农机品种:欧美国家7000个,中国3500个。油耗:中国每年多消耗(同等功率)180多万吨柴油。农药:有效利用率(定量喷药、防漂技术)每年多消耗22万吨。化肥:有效利用率(测土/定量、定位施肥)每年多消耗1000万吨。灌溉:用水利用率(激光平地/管道输水/喷、滴灌)每年多消耗990亿吨水。

  李树君说,他每次去参加德国的汉诺威农机展和意大利的EIMA展回国后,心里会难过两周,但还得振作起来。他说,我们除了奋起追赶之外,更希望国家能够出台一些支持国有农业装备发展的政策或适当调整当前有关政策。比如农机购置补贴,一个大型国际跨国农机公司相当于中国8000家农机企业的总产值,再给他补贴更是让中国企业处于竞争劣势。补贴快速启动了农机大市场,而技术研发又跟不上市场的发展,技术的投入远远小于补贴的增长,我们原来用市场换技术的思路是不对的,不仅是换不来技术还丢掉了市场。没有技术的有力支撑,会给我们的农机工业带来灭顶之灾。跨国公司的介入是不设门槛的(不像汽车工业,建立合资企业外资不得超过51%的股份),目前国有农机企业仅存1956年建院、1999年整体转制的中国农机院和中国一拖了。

  2009年进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中国农机院经过12年的发展,由转企时的年产值1.3亿元发展到今天的45亿元。作为“国”字头科研机构的中国农机院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勇担重任。目前行业80%以上的在用产品技术均源于中国农机院,在行业技术服务的比例也占到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18.3%。中国农机院拥有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机构,以此为依托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就是技术研究,工程转化,产品辐射。目前农机院在争取把这些国家级的平台再进一步融合申请国家的重大科技创新基地,以此来引领整个行业的科技创新。

  在这个平台上,农机院不但要制造技术含量高还要在价格上让农民能接受的高端农机。李树君举了个水稻收割机研发制造的例子,这种机械是非常复杂的,有4000多个零件,最早是日本制造引进中国,卖36万元一台。农机院研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一上市,日本机子就降价卖32万元,现在是卖22万元左右,而农机院同样的机器只卖16万元左右。

  做大做强中国农机企业,由农机制造大国成为农机制造强国一直是李树君追求的梦想。面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农机市场的全面布局,以李树君为首的一班院领导决心在未来5-10年,将中国农机院打造成为一个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以高端制造为主体,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化跨国企业集团。(记者 刘昊)

2005–2013 中国农业品牌网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www.中国名牌农产品.cn
客服电话:010-51669640 地址: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3号
QQ在线沟通:加zgnypp@qq.com或1817603169为好友
京ICP备100538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