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010-51669640 地址: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3号
QQ在线沟通:加zgnypp@qq.com或1817603169为好友
京ICP备100538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988号
发布时间:2013-08-15 |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 责编:
一排排楼房整齐划一,宽阔的绿化带点缀其中,中心广场上喷泉景观一应俱全,不远处还有篮球场、老年活动中心、卫生所……近日,记者来到这样一座花园式小区——辽宁省新民市大民屯镇方巾牛村。
方巾牛村党支部书记祝江权自豪地对记者说:“我们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级试点示范村,还是全国文明村镇。我们村还是‘东北棚菜第一村’,村民依靠种植大棚蔬菜发家致富,喝的是自来水,烧的是燃气,用的是太阳能热水器,生活比城里人还舒服……”
十几年前人均收入还不到1000元的这样一个普通东北农村,如何变身成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跳出局限,科学规划发展道路
位于辽河东岸、102国道北侧的方巾牛村,交通便利,膏壤沃野。但在上世纪90年代,村民还是以种植玉米为主,耕地分散,产出低;村庄房屋老旧,道路泥泞坎坷,柴堆粪堆随处可见。1998年,村委会下决心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决定全力发展蔬菜种植业,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新民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给予了方巾牛村大力支持。作为试点,他们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帮助农民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从而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打下牢固基础。同时,帮助村民跳出局限,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
新民局局长高鹗说:“不能单一地解决耕地问题,还要全盘考虑。要整合农村资源,以加快农村发展为思路,寻求解决出路。”
“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两型社会’的要求,充分发挥土地利用、农民集居、道路交通、产业发展、农田水利、公用设施、生态保护等村镇规划,力促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局党委书记鄢红军介绍,要把方巾牛村打造成具有先进性、示范性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案例。
统一规划之后,2003年,方巾牛村扒掉了破旧老屋,在原有宅基地中拿出一部分土地,建设了第一批芳园新村小区。到今年,70多栋居民楼拔地而起,卫生所、幼儿园、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方巾牛村面貌焕然一新。
做好土地文章,变资源为农民的资本
在新规划的基础上,新民局帮助方巾牛村确立节约集约用地理念,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模式,以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契机,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发展现代农业。
借助新民局提供的土地政策和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方巾牛村积极实施“三项整理”:村庄整理、道路整理、土地整理。农民住房实现了“三个转变”:平房向楼房转变,大院向庭院转变,分散向集中转变;宅基地实现“两个转移”:由耕地向荒地转移,由平地向山地转移;推进“三个开发”:开发疏林地,开发旧宅基地,开发农居点菜地。
在住宅方面,坚持“拆旧建新”,盘活存量土地。拆除老旧房屋700多间,面积108.44公顷,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面积8.38公顷,预留用地面积28.9公顷。在耕地方面,实行“田、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统筹推进,对原先零散的耕地和“边角料”土地进行整治,化零为整,复垦耕地70多公顷,使得良田大片相连。近几年,方巾牛村大棚蔬菜种植形成规模,一个大棚最长可以长达400米,种植面积达6亩。整治后的大面积耕地,为方巾牛村的农业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祝江权告诉记者,如今方巾牛村的年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这还是保守数字。
做活土地文章,让土地资源变资本,使农民既依靠土地致富又摆脱土地束缚,同时,推动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有效对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并形成长效机制,方巾牛村探索出了一条以“做好做活土地文章”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
村民受益,大步迈向小康新生活
王大姐刚从大棚里忙完回到家。她刚嫁到方巾牛村时,靠养猪维持生计,收入勉强够一家人生活。2008年改种大棚蔬菜,当年就回了本。现在,除了家里两个孩子每年4万多块钱的花销,还能结余10万元。
“这一茬黄瓜卖了七八万元,再过个十来天,豆角又该熟了。我们的菜根本不愁卖。”王大姐高兴地说。
祝江权说:“咱们有发展空间和发展后劲。真正使农民达到小康,还需要形成产业来支撑。”
在新的建设规划中,国土局协助方巾牛村规划,预留出了将来发展需要的土地。并且在传统棚菜区的基础上,建立了蔬菜深加工区和研发中心。在新村的西边,有一个蔬菜物流基地“绿立方”,以后,每个大棚都会装上摄像头,农户在家用电脑可以随时监控,同时把自己家中的蔬菜信息发布到“绿立方”,供求双方在网上就可达成协议。从大棚到农户家到“绿立方”到全国,方巾牛村打造了一个现代化蔬菜产业链。
谈起未来,祝江权十分自豪:“村里还计划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利用西边的辽河,打造一系列农业生态观光休闲区,有生态湿地,有垂钓采摘,让城里人到村里参与种植、品尝绿色果蔬。生态环境好了,我们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