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广告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一村一品

促进农民收入倍增 率先建成全面小康

发布时间:2013-09-24 | 来源:农民日报 | 责编:

 

  近年来,夹江县科学确定在全省夯实底部基础中的角色定位,围绕全县整体战略,强基础促发展,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创新助农增收工作举措,深入挖掘农民增收潜力,有力推动了全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12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817元,同比增长14.6%,增幅居全省成都平原地区27个县(市、区)第四位,绝对值和增幅均居乐山市第三位。

  科学研判形势,锁定发展目标

  经过多年的大投入、大建设,夹江县农业生产条件日益完善,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的资金积累大幅增长,农民的增收热情日趋浓厚,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内生动力。2013年,县委、县政府冷静研判全县发展形势,明确定位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领先发展”,离不开农业农村的领先发展,重点是立足农业内部挖潜,创新集成增收举措,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确保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达到10228元,力争到2016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万元,率先实现在2010年基础上收入倍增目标,率先建成全面小康。推进强农建设,打造三个“基地”

  一是稳步推进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按照“四化”同步的要求,我县坚持以现代农业和畜牧业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围绕农业“三带三区”产业布局,发展壮大茶叶、蔬菜、林竹、粮油、畜禽等优势产业规模。

  二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打造农业园区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化服务环境,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招大引强,扶小助微,着力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大型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集聚发展,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三是强力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县建设,打造产村相融示范基地。坚持把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综合性载体,作为我县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创新力行、在全省底部基础中加快崛起、在乐山次级突破中领先发展的现实路径,扎实推进示范县各项建设。

  创新工作举措,解决增收路径

  一是产业发展扩增收。围绕三个大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壮大农业主导产业,着力夯实农民增收基础。严格要求各乡镇,结合实际,科学选定主攻产业、主导品种,创新产业发展思路,加快规模化、品牌化、生态化发展,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模集中、技术集约、装备集成、“接二连三”式联动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

  二是龙头带动促增收。坚持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火车头”带动作用,切实提高带动农民增收能力。

  三是就业创业抓增收。围绕全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有效拓宽了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空间,增强农民增收动力。

  四是创新机制保增收。大力推进全县农村土地确权试点工作,规范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重点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合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育了乐山市第一家家庭农场“海滨农场”,引导农户组建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创造条件。

  增强发展活力,强化支撑作用

  一是抓重点改革,强化机制支撑。认真领会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农村各项改革的政策精神,最大限度用好用足用活政策,实现“水源”变“资源”、“活树”变“活钱”、“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民”。

  二是抓产业联结,强化带动支撑。丰富专合组织形式,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规范和发展专业技术协会、行业协会等,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三是抓设施建设,强化基础支撑。积极争取“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抓好农村“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夯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快农村路网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的等级水平和覆盖面。农村信息化、机械化稳步推进,网络通讯“下乡、进村、入户”工程顺利开展,农机作业领域和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农村环境日益优美,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退耕还林等生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四是抓农民培育,强化人才支撑。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农科教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民培育体系,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培育重点上,培养一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型”、“创业型”、“带动型”、“技能型”、“管理经营型”、“公益服务型”的执证型农民。

  实施上下联动,加强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审视“三农”工作,认真落实促农增收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负责制考核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机制,严格兑现对乡镇党政、相关部门促农增收“一把手”负责制的考核奖惩,形成全县“上下一盘棋”的工作局面,确保促农增收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到位。

  二是加强政策保障。深入吃透中央、省、市各项政策精神,做到争取够、使用足、配套好,确保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面落实。同时,严格兑现扶持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扶持奖励,确保对农业的扶持、给农民的实惠全额到位。

  三是加强投入保障。进一步完善农业扶持保护政策,保障财政资金重点向“三农”倾斜;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打好政策“组合拳”,最大限度发挥整合效应;加快农业投资多元化,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引导鼓励民间资金、社会力量、金融资本支持新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2005–2013 中国农业品牌网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www.中国名牌农产品.cn
客服电话:010-51669640 地址: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3号
QQ在线沟通:加zgnypp@qq.com或1817603169为好友
京ICP备100538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