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还要做品牌?
大多数人听到“农业品牌”的第一反应是怀疑。因为他们见到的水果、大米、青菜、猪肉等农产品基本上都籍籍无名。
但是事实上品牌化是市场化经营的必然结果,尤其是农产品供过于求、竞争日趋激烈之时,以差异化营销为本质特点的品牌战略将得以快速推进。农产品包装在区域公用品牌中又起到最实际的落地作用,上心网络提供服务的包装定制,特别是差异化的定制包装,将更能打动消费者。
提出“先行战略”
用“蛮荒”来形容十年前中国农业品牌的情状可谓恰如其分。当时,消费者刚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对品牌的需求尚未引爆。农业主管部门则刚刚开始思考如何从“增量”向“提质”转型,对于品牌营销还十分陌生。
此间,中办、国办及农业部多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但农业品牌具有边缘性特点,需要农业和传播两方面的专业知识。长期以来,学农的不懂传播;学传播的不了解农业,因此,“上头热下头冷”,文件无法得到有效贯彻。
中国农业的最大特点是经营主体的高度分散,无论是农业龙头企业还是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多缺乏创建品牌的实力。面对这一现状,只有推行区域公用品牌,采取“母子品牌模式”,以产业协会等创建的区域公用品牌,带动经营主体的“子”品牌,才能在市场营销上占据主动。
区域公用品牌是一种公共背书,解决的是品牌的共性认知问题,如产地环境、加工工艺、品种特色、文化脉络等;企业主体品牌或产品品牌解决的是品牌的个性化、差异化认知问题。这正如国家品牌、行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等之间的关系一样。
那么,以什么作为突破口来推进这一战略?胡晓云广泛研究了国际品牌价值评估理论模型及指标体系,最后制订出独具中国特色、农业特点的理论模型。并依据这一模型,对我国较具影响力的500余个区域公用品牌进行了价值评估。
品牌价值的发布犹如在中国农业领域投入一枚炸弹,许多人第一次知道价值评估这一国际通行的概念。区域公用品牌先行战略由此深入人心,得到广泛传播。
从这一年开始,胡晓云和她的团队每年坚持品牌价值评估与发布,至今已形成了庞大的数据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评估体系由多达数百项的指标构成。可以通过品牌价值数额的波动,分析判断每一个品牌的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品牌价值提升与发展的解决方案。
胡晓云,因为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拓荒,被人誉为“中国农业品牌第一人”。
品牌规划的“独门绝技”
鲜食葡萄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争相发展的一个产业。随着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销售压力日渐增加。陕西户县就面临着这一挑战:尽管面积不算太大,只有6万余亩,但眼看着周边地区来势逼人,户县领导不能不未雨绸缪。
如何让户县葡萄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农产品品牌的定位,一般从品种、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特点着手。户县葡萄在产品层面,无论规模还是品质都不占优势,但户县是闻名全国的“农民画之乡”,正是这批农民,晚上拿着画笔作画,白天则拿着锄头下地种葡萄,将每一颗葡萄都注入了艺术因子。根据这一文脉特色,规划石破天惊,将户县葡萄定位为“农作艺术品”,并提出区域特色显著的品牌口号“户县葡萄,粒粒香甜醉秦岭!”
“太棒了”!文化和产业的紧密相融,让户县葡萄在市场上很快脱颖而出。
农产品品牌的创建不同于工业和服务业品牌;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与农业企业的产品品牌又有很大的差异。根据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基本特征,摸索、创造一整套独具特色的规划方法。而“户县葡萄”正是其作品之一。
“丽水山耕”是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成功案例。丽水地处浙南山区,长期默默无闻,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丽水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转机。但“生态精品农业”的方向如何落地,应该有一个区域公用品牌做抓手。
依据丽水山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客观事实和延续多年的农耕文化特点,从农业品牌的区域性、公共性特征为基础,与丽水市政府一起,探索打造一个全区域、全品类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并命名为“丽水山耕”,定品牌口号为“法自然、享纯真”,挖掘价值链,形成该品牌创造的整体战略规划体系。
“丽水山耕”品牌问世后,经过传播、推广,在长三角消费圈崭露头角,并受到丽水农企的热烈追捧。“绿盒电商”老总梁汀汀感慨:“别人在城市里发展社区经销店举步维艰,我们则攻城略地,半年时间就在杭州建起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原因就在于‘丽水山耕’发挥了品牌背书作用。”
如今,一年不到,加盟“丽水山耕”的农企已经达到近百家,其中90%的产品实现了意想不到的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