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010-62828098 地址: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3号
QQ在线沟通:加zgnypp@qq.com或1817603169为好友
京ICP备10053843-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3951号
发布时间:2021-08-05 | 来源: | 责编:
8月4日,2021年赛迪百强县榜单由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
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遵循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及可操作、可对比的原则,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绿色发展四大维度构建了包含24个三级指标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最终形成2021年赛迪强县榜单。
具体如下:
强强对决,谁在大踏步向前进?
结合2019年和2020年赛迪百强榜单,2021年较2019年位次进步的县域共45个,其中,进步10个排位以上的县域共15个。
从进步位次数量来看,济源市进步最多,醴陵市和高邮市紧随其后;其中,济源市上升35位,由93位上升至58位;醴陵市次之,上升31位,由91位上升至60位;高邮市上升27位,由98位上升至71位。
“千亿县”增至38个,县市GDP突破千亿将更加常态化
榜单数据显示,2020年“千亿县”增至38个,县市GDP突破千亿将更加常态化。
“千亿县”数量进入快速增长期,2017年新增3个,2018年新增高达8个,2019年新增4个,2020年新增5个,由此GDP突破千亿元的县市达到了38个。38个“千亿县”GDP达到5.7万亿元,以不到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0.5%,贡献了全国GDP总量的5.7%。
从“千亿县”内部看,形成3级梯队割据:
2020年,昆山市、江阴市GDP均超过4000亿元,分别为4276.8亿元、4113.8亿元,为第一梯队。
张家港市、晋江市、常熟市、慈溪市GDP在2000亿-4000亿元之间,为第二梯队。
宜兴市、长沙县等其他32县市,GDP在1000亿-2000亿元之间,为第三梯队。
2020年中国38个“千亿县”
GDP(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2020年相关县域统计公报,赛迪顾问整理,2021.08
从“千亿县”省份分布看,共分布于全国9个省份。分别是江苏省16个、浙江省9个、福建省4个、湖南省3个、山东省2个、陕西省1个、河北省1个、贵州省1个、江西省1个。
2020年中国各省“千亿县”数量
(单位:个)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1.08
城市群维度看,长三角城市群包揽了大多数“千亿县”。长三角城市群中,无锡、常州、苏州、南通、镇江、宁波、嘉兴、绍兴、金华、台州等城市为“千亿县”主要集聚区,总数达到25个,占“千亿县”总数近七成。
都市圈维度看,都市圈成为孕育“千亿县”的重要区域。上海大都市圈中,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嘉兴等城市均是“千亿县”分布的主要区域,总数达到15个。长株潭都市圈、厦漳泉都市圈持续引领县域经济发展,各培育出了3个“千亿县”。
从2018-2020年“千亿县”新增来源看,江苏省2019年、2020年分别新增3个,成为新增“千亿县”主要来源省份,且“千亿县”总数占全国四成,绝对数量领先优势明显。此外,江苏省超过1/3的县市GDP均在千亿元以上,由此形成“千亿县”为重要支撑的县域经济发展局面。
2018-2020年中国各省“千亿县”数量变化
(单位:个)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1.08
传统动能推动力逐渐减弱,县域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引入新动能
榜单数据显示,传统动能对县域经济的推动力逐渐减弱,县域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引入新动能。
通过比较百强县2016-2020年的统计数据发现,近年来,投资、消费、出口传统的三驾马车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发生了变化。
投资层面,百强县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小于50%的地区数量整体呈增长态势,这说明百强县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步降低。
2016-2020年百强县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数量分布
数据来源:百强县2016-2020年统计公报,赛迪顾问整理,2021.08
消费层面,2016-2019年百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大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百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回落。随着我国内需潜力的充分挖掘,县域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2016-2020年百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
数据来源:百强县2016-2020年统计公报,赛迪顾问整理,2021.08
出口层面,整体来看,百强县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逐年上升,但近年来增速开始放缓,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百强县之间对外开放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例如湖北省仙桃市因全球防疫物资需求激增,202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超过200%,但有更多的县或县级市对外贸易因受到疫情冲击而大幅降低。
2016-2020年百强县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变化
数据来源:百强县2016-2020年统计公报,赛迪顾问整理,2021.08
附:2021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