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010-51669640 地址: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3号
QQ在线沟通:加zgnypp@qq.com或1817603169为好友
京ICP备100538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988号
发布时间:2013-03-25 | 来源:投资者报 | 责编:
郑风田
3月18日,原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因病去世,享年85岁。他留下的华西村引来无数争议。
吴仁宝1928年11月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华墅乡吴家基,1957年起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当了创纪录的48年的村党委书记,被称为“中国最有名的农民”、“农民政治家”、“农民企业家”、“农民思想家”等等。曾将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为中国公认的“天下第一村”。他曾于2005年作为封面人物登上美国《时代周刊》。
吴仁宝既是一个农村基层政权的领导者,同时又是一个乡村公司的企业家,在他的带领下,华西村因为富裕的生活水平被称为人间天堂。但与此同时,他也被指责控制农民思想,限制村民自由。
华西村成名三步曲
华西村能从自然资源很差的小村庄成长为现在的天下第一村,有何密码?当然,现在的华西村虽然还叫村,其实早应该是华西市了。华西村早已从过去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小村庄变成30平方公里的城镇了。
我国有60万个村庄,如果有10%能够像华西村,我国农村可能早把贫困落后的帽子给摘掉了。吴仁宝为何能够成就华西村?华西村成名有三步曲:搞农业成典型、偷搞小五金积累出第一桶金、发展三大产业成为巨型村庄。
平整土地改造农田成为农业学大寨的典型。
华西村是中国东部江苏省江阴市的一个普通小村庄。半个世纪以前,这里的农民经常挨饿,集体资产1764元,欠债1.5万元,一台30马力的柴油机,是1961年华西大队成立时的全部家底。
上世纪60年代,吴仁宝带领着华西人,改革耕作技术,白天管理田间,晚上平整土地,把原来1200多块零星田块,改造成高产稳产农田,成为“农业学大寨”的全国典型,吴仁宝“一战成名”,1972年,华西村粮食亩产超过一吨,成为当年的“农业学大寨”样板村。
偷搞小五金积累工业化的第一桶金。
华西村不同于其他农村的经验是农村工业化,这是农村致富的法宝。发展农业也就是填饱肚子,老百姓手里没钱。在高调学大寨的同时,吴仁宝发扬农民的智慧,干着另一些“见不得人”的工作。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吴仁宝就开始办粮食饲料加工厂、废纺站、铁匠店,发展村级经济。1969年,吴仁宝顶着风险,偷偷创办小五金厂。而当时正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为什么冒险搞工业?因为种田实在挣不到钱。这些不受保护、偷偷摸摸的五金作坊成为了日后燎原中国的乡镇集体企业的胚胎。到了1978年,这些小五金给华西村带来宝贵的起动资金,华西村的家底共有固定资产100万元,银行存款100万元,为日后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冶金、纺织、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全面开花成为巨型村庄。
吴仁宝与其说是一个村官,不如说是一个企业家。当初的100万,不断滚动,1亿、3亿、10亿、50亿、100亿元……华西总产值呈几何级数增长,在华西,冶金、纺织、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各自形成完整的循环链。上个世纪末,在人们羡慕的目光中,华西村成为中国第一个家家都有电话的“电话村”,以及第一个“彩电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到今天,则是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超百万。
2000年华西村与周边的16个村一起组成大华西村,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2012年,华西村实现销售收入524.5亿元、上缴国家税收8.59亿元、村民人均收入8.8万元。
还有很多“吴仁宝”
我曾经对我国部分超级村庄的带头人进行了一次数量还不算少的调查,发现这些人都有如下特征:年轻时大都出去见过世面,在外界扩大了眼界长了见识,知道外界的世界有多大,也知道了外边的世界需要什么,当然还有可能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这些超级村庄的领头人一般都当过兵,或者打过工、做过生意,或者当过小官。不要小看这些东西,对农民来讲十分重要。目前我国中西部的许多农村还是蛮封闭的,只有见识过外边的世界,也许在外还受到了一些启发但很可能更多的是歧视,然后他们回到家乡,充分利用家乡的人力物力财力,自己创业,最后成就一番事业。
事实上这样的故事多了,华西村的吴仁宝就不讲了,离吴仁宝不太远的还有一个百亿元村领头人吴栋材,他比较低调,知道的人相对少一些,但他的成绩丝毫不比吴仁宝差。吴栋材老先生也是在年轻时当过兵,出去做过生意。七十年代末偶然的一个机会,有一个原来的长江滩冲积出一块地,自然成长为一个村庄,他很偶然被选派成这个新村庄的带头人。上任时村庄穷得什么都没有,但他见过世面,知道当时养鱼很赚钱,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大家挖塘养鱼,掘到了宝贵的第一桶金。以后又看中一个旧钢炉,他就开始了炼钢。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近年来我国不知倒掉多少现代化的大钢厂,但这个农民经办的小钢炉却一步步成为一个巨型现代化的钢铁厂。目前该公司总资产145亿元,2007年销售收入246.57亿元,利税22.28亿元,名列全国企业500强第192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97位。吴栋材还有其他许多公司,这个钢厂只是他的公司之一。
浙江横店的创始人徐文荣老先生年轻时也一样走南闯北,长了见识。最后在70年代回到家乡农村,带领家乡农民办丝厂,挖到了第一桶金。偏远的云南一村斗南,短短十几年成为亚洲第一花卉生产交易中心,最初也是斗南的一位有着当兵经历的卖菜者在昆明见识了卖菜与卖花的巨大利润差别,于是回到家乡开始养花,最后从星星之花发展成为亚洲第一花卉中心。
这些创始人的第一桶金的故事我还真找了不少,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返乡创业者。
如何让更多农村富起来?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一方面人口很多,但另一方面人力又极缺,农民迫切需要领头人,中西部农村最缺的就是这种见过世面,又能带领大家致富的能人。而在外闯过,见过世面的返乡创业者自然会成为未来农村建设的领头人。
虽然近年来我国采取了许多大的政策来建设新农村,但成效为什么不太显著?核心还是缺带头人。中西部许多能干的人都跑出去打工了,要采取政策,能吸引几个是几个,让他们回到家乡创业。如果成功,就功勋卓著了,既完成了我国产业的转移,也能够解决当前的就业与地区发展,以及未来的地区差距问题,也避免了每年大批的春节返乡潮。
目前农民返乡创业主要面临创业环境差、缺乏起动资金支持、使用土地困难等问题,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长远来看,给创业的农民以启动资金的支持,改善他们的创业环境,才是国家发展的大计,才可能促进农村的真正进步。目前中西部农村的整体创业环境很差,迫切需要软硬环境的改善,只是缺乏政策的支撑。
与上世纪70年代末相比,我国农村的创业环境只能用“恶化”来形容。地是红线,还有千奇百怪的规定。许多返乡者一看到这种情况,心也就凉了,还是出去吧。所以改善中西部的创业环境,出台优惠的创业政策,比如每年也从支农资金中拿出几百亿的返乡创业资金,让农民公开竞标来申请,让那些真正想在农村干一番事业的人都得到启动资金,总比以农民的名义拿来的钱,但都被假农民拿走强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