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营养丰富、肉质细嫩,不仅受到国人的青睐,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主要的水产品消费品,其中欧美占主导地位。对小龙虾的利用是19世纪从一些欧美国家开始的,20世纪30年代开始大量食用。由于使用量增加,天然捕捞已经满足不了市场供应,到 20世纪60 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在小龙虾的养殖中,澳大利亚的发展是最快的,近20 年来,已经发展 到 300多家养殖场,产量已经达到 5000吨以上。从养殖效益来讲,美国的养殖效益是最高的。美国的小龙虾养殖主要采取稻田 灌水养殖,即我们所说的稻田养殖,养殖效益以及规模以小龙虾的故乡一路易斯安那州为最好,美国小龙虾产量90%来源于此地, 目前已经发展 到德克萨斯州、密西西比和北卡罗来纳州。美国的小龙虾单产较低,一般只有50 公斤/亩左右,最高为200 公斤/亩(1亩=666. 67 米2)。
1918 年,日本从美国引进小龙虾作为饲养牛蛙的饵料。有资料显示,中国过去并不出产小龙虾,小龙虾的来历要追溯到二战时期,日本对国内随处可见的克氏原螯虾进行一系列的基因改造,20世纪30 年代克氏原螯虾被成批运到日军驻地,担任起水体清洁的工作。改 良后的克氏原螯虾表现出比起前辈更出色的适应高腐败水体的能力、更强的繁殖能力,尤其是适应矿物性毒化水体的能力更是出色, 日方解密档案表明:高营养化,低氧水体中的肺吸虫病和黑鳃病,克氏原螯虾几乎终身携带,但是死亡率接近于正常值。起初小龙虾在南京和滁县附近生长繁殖,由于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无论江河、湖泊、沟渠、塘堰、池塘以及稻田等均能生活,甚至在一些鱼类无法生存的水体也能生活。经过长时间的扩散,种群和数量有了很大的增加。目前已经归化为我国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养殖物种,成为我国淡水虾类的一种重要资源,现已分布全国十多个省市,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淡水小龙虾作为经济水产品不仅在渔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作为实验室培养的模式动物,用作环境学、营养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学科研究的实验材料,广泛应用于各学科领域。
在20世纪70 年代,国外人工养殖淡水小龙虾就已普遍开展,少数国家已开始研究强化养殖和规模化养殖;在国内,受国际上淡水螯虾养殖高潮的影响,我国水产界也有少数单位开始养殖该虾,如武汉市汉口养殖场1974 年从南京引进淡水小龙虾试养。我国一些专家、学者也一直提倡将该虾作为一种水产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湖北省的水产研究机构和高等 院校于20世纪80 年代初即开展了该虾的生物学研究及养殖技术研究工作。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也进行了小规模的池塘和水泥池饲养。但推动人工养殖小龙虾快速发展的是小龙虾的美味逐步为人们所认识以及烹饪技艺的提高,在20世纪90 年代后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从最开始利用冬闲的低洼稻田进行粗放式的稻虾连作,到稻虾共生,之后发展到稻田养殖、滩涂养殖、沟渠养殖、池塘专养、池塘套养以及各种形式的混养及种养结合模式,养殖方式层出不穷,形成了今天全国年产70万吨以上的规模,成为了当前一种异军突起的淡水养殖品种,产值达到近千亿元。小龙虾人工养殖首先形成规模性养殖的是湖北潜江市的“稻虾连作养殖模式”,成为了当地一个支柱性产业,吸引了全国许多省市前来参观学习,并使这一技术迅速在全国推广并不断丰富,成为小龙虾的主要养殖模式。随着小龙虾出口量的加大和国内市场需求的急刷增长,小龙虾养殖已经遍及全国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小龙虾的市场供应已经摆脱了原来靠天然捕捞的历史,市场供应基本上为人工健康养殖的小龙虾。同时,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出产淡水小龙虾最多的国家。我国成为淡水小龙虾的产量大国和出口大国,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